上沙区域品牌重述计划
用社区营造实践场打造上沙城中村的新身份
上沙区域品牌重述计划是一个关于深圳市区中心城中村以发展区域品牌核心和社区介入策略的初期研究。
上沙村位于福田区西南部,深圳湾北岸。作为深圳的城中村之一,面临着和南头古城以及其它城中村同样的挑战:城市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城市发展制约因素日益增加,国际认知度仍待提升,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
在上沙村的调研中发现的一些具体情况,包括年轻一代村民越来越少参与村中事务,关于村子对城市贡献缺乏认识与尊重。研究的假设之一就是城中村,甚至在深圳的大多数区域,都缺乏一个有助于社区粘性且本地商家可以借力的强有力身份形象。
背景
上沙村位于福田区西南部,东与沙嘴村毗邻,西与下沙村接壤,北倚滨海大 道,南临深圳湾,由东村、塘堰、椰树、龙秋和九园5个自然村组成。截至 2016年,上沙村常住人口400余户、户籍人口1020余人,暂住及流动人口 已逾10万人。
《上沙黄氏族谱》记载:
上沙村原名“椰树下”,始建于南宋,江夏黄氏后裔,由江西来此开创基业。直至清朝改名为“上沙头村”,简称“上沙村”。
上沙村民世代以农耕和捕鱼为主,信奉天后妈祖。上沙天后宫始建于明代。上 沙村怀德黄公祠,属上沙黄氏家族祖祠,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上沙村为深圳发展需要作出了重大贡献。特 区成立前,上沙村辖区面积为6.67平方公里。成立后土地大部分被政府征用, 目前总面积0.38万平方公里。
1992年,上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2年,深圳推行“居改社”,上沙村变为上沙社区。
现今的上沙社区虽然经过了城市化,但仍然保留着黄氏宗族传统,每年重阳节为全村祭祖大日,身处海外和港澳的同胞均会回村祭祖。上沙股份公司联合香 港上沙侨寓公司组织带领黄氏宗亲在莲塘尾上沙墓园举办拜祭太公仪式后,回到祠堂举办祭拜宗祠。随后众人齐聚祠堂广场吃大盆菜。
上沙村尊老重教育,支持鼓励股民及其子女积极求学,定期表彰和奖励品学兼 优的在校生。并建立长者公寓—上沙敬老院。每年举办敬老戏曲晚会,为长者发放每月福利金和新春慰问金。
2013年上沙村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开启,主要包括拆除重建和综合整治两种方式,并将全村整体规划纳入更新范围。一期项目拆除重建范围用地(上沙科技园地块),面积为1563662平方米,更新方向为居住、商业等功能。
观察
接连
上沙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深圳市中心福田区西南部,毗邻深圳福田中央商务区。上沙与下沙、沙嘴和沙尾是由滨河大道、福强路、新洲路及福荣路合围的大片临海片区——大金沙片区
自然环境
大金沙片区拥有福田区唯一的一线海岸滩涂和红树林湿地, 景观资源丰富。此处还有深圳湾绿道和红树林生态公园。
人口类型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上沙区域内有大量的青年一代在此租住,非常好地体现了深圳城中村的日常与活力。文化上沙地方文化历史保留完整,村中仍保留宗祠,并且极为重视宗族文化。社区文化广场设施较完善:2004年建成的上沙文化广场,占地1.4万平米, 设有舞台、体育场、休闲区和社区居民活动中心, 并且建立了上沙社区 图书馆。
文化
上沙地方文化历史保留完整,村中仍保留宗祠,并且极为重视宗族文化。社区文化广场设施较完善: 2004年建成的上沙文化广场,占地1.4万平米, 设有舞台、体育场、休闲区和社区居民活动中心, 并且建立了上沙社区 图书馆。
社区
上沙社区文化活动丰富、除重阳节、大盆菜、邻里节等社区活动外,还有自发组建的足球队、太极队,广场舞队等。
潜在机遇
此片区是深圳首个连片规划、抱团改造的大片区,也是目前福田区最大的更新片区。并且临近的上下沙社区,总会互相比较。目前,上沙社区一期更新开始动工,二期更新规划完成。比起很多空间意境固定的下沙社区,处于开发中的上沙社区的硬件软件的提升空间都很大。
来自社区的声音:
问题识别
1.上沙社区的主要利益方除了关心土地问题,还有什么?
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对于改建和更新,上沙村股份是十分欢迎的,但同时也顾虑是否会占用现有空间,会影响到股份公司和股民的权益。在两次对股份公司的采访中,他们反复提到:
“像下沙那样的博物馆更新后我们也会有个更好的。”
“村股份对文化非常的重视。想建一个文化长廊。”
“如果你们能做的高大上,我们肯定会尽全力支持的。”
对于上沙村的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上沙村股份公司是非常重视的。这给了我们一个方向,一个我们和村股份公司以及整个上沙村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根据现有村史记录和村中祭祖大盆菜等活动的照片,我们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2. 上沙社区面对的文化代际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吗?
在我们提出第一个问题后,我们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文化代际问题。生长于不同时代背景的两代人有着不同的、或冲突的文化观念。这样的文化冲突与碰撞,其实每天都发生,大至国家小到家庭。
“在深圳这样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上沙社区面对的文化代际问题具有普遍性。” 而这样的普遍性隐含着巨大的探讨价值。
3. 文化代际现象的背后隐藏了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若暂时从城中村的文化代际现象中脱离出来,克服这个问题的一些希望或许就出现了。我们用另外一个相关的近期现象来类比和解释—— 中国的“民艺复兴”。最
近五年,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复兴和发展在国内文化圈中升温。以前不被年轻人注意到的磨刀师傅,现在都被冠以“匠人” 之称。手作坊到处都是,博物馆里时不时就一个陶瓷展竹艺展。
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从生产基础型产业转变为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为名的服务型产业基地,从而深挖国家文化资源带动创新,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工艺是灵感沃土。
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提升,首先必然伴随着作为国家人民自豪感的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的同时,人们对文化精神的追求也在提升。
年轻一代成为中流砥柱
“民艺复兴”中,最值得关注的不只是那些仅存的老匠人和工艺,更是年轻一代如何融汇贯通,将传统民艺中的精髓融入到当今日常生活中。结合今天可以在日常中被使用到的手工艺,才可以“被复兴”,不然只是被保留。
以上的这三点主要原因也一一对应了城中村发展背后的三个关键问题:
A. 时代在召唤城中村什么?
随着深圳高速的城市发展,作为深圳发展唯一的历史见证者的城中村或许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显然,一切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上沙村和原来的村庄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了,但作为一个地方的独特性和村民对边界的理解依然存在。 另外,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舍弃了过去有文化、社会、历史或经济地位的地方几乎总是令人遗憾的。
传统型的房地产公司难以适应行业的变化,都已在自寻出路。只依靠地产公司来解决城中村所有问题不符合发展逻辑。城中村的产业革新即将发生。
城中村的产业结构形式也需要顺应时代进行调整,单纯依靠简单的租赁和拆迁补助,并不是一个可以保证村民继续存在的长期战略。怎么能租得符合市场需要?怎么样拆得有远 见?这些是上沙股份公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B. 区域身份和文化认同感怎么提升?
大部分城中村富裕起来的长辈都在追求传统文化。过去打拼时没空享受的、追求的现在要一一补回来。年轻一代对于那些离自己较远的事并不关心。
深圳改革开放37年,土地承载了一批又一批的草根青年打拼一族。大部分到深圳拼搏的人第一个落脚点都是城中村。
这是城中村引以为傲的事情,但这种引以为傲有着排他性。这种拼搏的草根精神和文化好像不被算在城中村的主流文化中。而这些活生生的具有感染力的人和事物离今天的生活更近。如何将这些精神串联起来,重新树立有利于发展的区域形象,才能更好将文化保留传承?传统乡村文化气质如热情好客是否能与拼搏的草根精神结合,形成未来的城中村文化?这是否也可以重塑城中村作为城市中的一项重要社会资产,成为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C. 如何让青年一代成为中流砥柱?
城中村原住民新一代伴随着深圳的成长,他们大多数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开拓的思路。
身处其中的他们更清楚,到底什么是城中村?他们想要怎么样的发展?
同时,那些居住在城中村的青年人也和原住民二代一样需要参与到城中村的未来发展中。他们给城中村带来更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利用年轻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积极调动起社区的活跃度。
如何破局?
Part 1: 土地和村民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在任何一个城中村中都无法回避的核心,土地和城中村的村 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在中国大多数的农村是,农民的生产生活 是依靠土地的,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最首要的“工具”。没有土地, 就没有办法在土地上进行耕种,农民就无法生存。而城中村中的土地依然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只不过是从原来的耕种转为收租。所以,城中村中,土地即资产,资产有收益,收益即利益。当我们想在上沙社区中运用有限的公共空间,或者想开发出新的公共空间做社区营造的同时,是否会侵占村民的利益?村民为什么会让利给我们? 我们是否有其 他形式来弥补村民的让利来达到共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思考的。
这是任何中国村庄(城中村或其他)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作为商品的土地和构成社会、文化和经济的村庄之间关系到底是什么?
Part 2: 什么是社区营造
当我们提及希望在上沙社区做“社区营造”的时候,村股份和社区委员 会都表示听说过这个概念。但对于社区营造背后的目的原因,却没有一 个成熟完善的可见成果来给我们去阐明我们将要做的事情的意义。这对 于我们如何明确上沙社区营造的原因和目标,起到了提示作用。所以, 我们不纠结于概念,用一些空泛的词去解释,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来 阐释社区营造是在社区中找到一个社群痛点和需求,并利用社群自身对 社区的了解去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项目目标
重述上沙区域品牌
激发文化自豪感
再塑社区
模型
辐射影响
地方营造
地方营造是我们可以用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最细微的活动之一。它同时也是一个相对投资较少,却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感知度的行动。 我们通过对居民、游客、商业开放一个地方固有的品质,来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的体验。以点状的地方营造来辐射影响整个城市,从可视化(品牌)到差异化(多样性)再到宜居度(生活品质)。这些影响是连续的:一个无法参与或感知的地方品牌是空洞的,同时一个没有品牌身份的地方区域也是难以孵化多样性的。
邻里品牌
当地方或区域品牌真正的代表了其身份,它可以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真正社会资产。该品牌将成为这个邻里区域:文化,社会,环境以及商业品质的简述。 它也将成为特定的语汇来区别于外界。邻里品牌可以成为当地企业品牌升级的有利资产,它也可以成为社区自豪和公民责任凝聚的节点。 它不需要是一个标志或空白的口号,因为一个无法匹配其体验的品牌是不能代表这个地方的。
城市多样性
城市是由邻里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组成的,而好的城市是由大量这样的邻里街区共建的。这样的多样性来自于邻里的硬件方面,例如不同时期的建构或自然特征,社会经济状况,民族人口和文化设施。但城市是可以通过软性基础建设强化邻里区域身份来增强其多样性的,例如品牌升级以及邻里名称就与其所体现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联。各式各样的邻里街区使城市成为了多元有趣的地方去居住和工作。
生活品质
深圳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系统、公园、商业机会和联结性。 因此,深圳的生活质量标准经常在中国排名前列。 然而,当这些排名中包含定性指标时,深圳就输给了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城市... 如果深圳想吸引关键人才,通过文化和社区发展软基础设施是关键,自下而上开发出一种利用深圳的青年和活力的正宗的深圳本土文化。